安博体育能玩吗
安博体育能玩吗
安博体育能玩吗
核桃树
把核桃树变成“摇钱树”

时间: 2024-08-06 20:50:16 |   作者: 核桃树

  我是贵州大学农学院院长、教授潘学军。2006年,贵州大学、贵州省果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赫章县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我带着自己的团队,率先与赫章县合作开展核桃技术攻关与研发,一干就是十几年。

  十几年间,我们走出实验室,依靠不断实地调查和选种、培育,打造起了蒸蒸日上的赫章核桃产业,让研究成果惠及当地群众。我们的到来,让赫章人意识到:生长在自家房前屋后的核桃树,是一棵棵“摇钱树”。

  自那时起,“赫章核桃”逐渐焕发生机,种植培养面积从2006年的14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66万亩,年产值大幅度提高,种植户年人均增收5000元。如今,赫章县已是闻名遐迩的核桃之乡,核桃产量高、质量优,成为当地百姓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我也因此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潘核桃”。

  我原本与核桃一点关系都没有,来赫章之前,一直是从事葡萄研究的。2006年,贵州大学与赫章县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我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到赫章县参与扶贫。在调研中,我发现,赫章海拔高,光照长、温差大,特别适宜核桃生长,发展核桃应该大有可为。“只要核桃产业做好了,就有望使老乡们摆脱贫困。”我对赫章县领导说。

  尽管以前研究了多年的葡萄,但一想到能帮助赫章老百姓脱贫致富,我毫不犹豫地“转攻”核桃。通过走村串户探访,我了解到,赫章县核桃种植历史悠远长久,大部分人也靠种植核桃吃饭,但没有主导品种,而且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任其自然生长,从不打理,多是锤不动的“铁核桃”。

  “好种出好苗。”我坚信,和所有果树一样,核桃产业要发展,必须先解决品种质量的问题。“如果仍旧是这些‘铁核桃’,就别指望能产业化发展,更别谈带动百姓脱贫致富了。”

  于是,我决定先从最基础的选种开始。选种的难度出乎意料。一些好树种往往生长在很偏僻的地方,到那里最少得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一次,老乡们提到,有一个村子里有棵核桃树品质特别好。听到消息后,我们一大早就驱车从县城往村子里赶,直到下午6点,才终于看到那棵核桃树。像这样能找到都算是幸运的,有时奔波半天,好品种连个树影都没有。

  为了选育出优良的核桃品种,我利用两年多的时间走遍了贵州的88个县市,最终从100多万株核桃树中选育出了4个核桃优质新品种,并命名为“黔核”系列:5号适合做核桃乳,6号含油率高,7号适合做带壳核桃销售,8号的颜色很漂亮。这些都是适于黔西北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

  好品种是有了,但还缺好技术。传统核桃种植挂果期长达10年,收效太慢。 怎么办?我想到了“嫁接”。通过嫁接,能够保障核桃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既能增产增质,又能缩短挂果期。针对赫章县本地核桃树品种的嫁接改良,我又带领团队下功夫研究相关技术。现在,我们的嫁接苗4年就开始挂果,8年就能够达到亩产150公斤。

  目前,在我和我们团队制定的未来5到10年的规划中,核桃养分调控和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被列为难点和重点,只有加强品种换优,加强养分调控和病虫害防治,才可能正真的保证种下好品种,产出优质核桃。

  赫章县财神镇的农户李富贵大爷比较愿意尝试新事物,他决定让我在他家地里试一试。我在李富贵家的种植园做了嫁接对比,一块地嫁接的是“黔核”系列品种,另一块地嫁接了外地品种。实验初期,看到外地品种结果快,李富贵对我说:“你们搞的这些‘本地军’不如‘外来兵’啊!”结果过了三年后,“剧情”开始反转。外地品种大部分叶子开始耷拉枯萎,而“黔核”却依然郁郁葱葱。在实践面前,李富贵心服口服。

  一次,在罗州镇高山村,村民江应文的400多株核桃树上,密密麻麻挂满了小核桃。我看到后对他说:“果结得太多了,影响产量,必须疏果。”

  “不行,摘掉多可惜。”江应文死活不答应。我说:“那这样吧,我找一棵树,一半疏果,一半不疏果,等秋天看看哪边收成好。”江应文勉强应允下来。秋天收完核桃后,一上秤,疏果的那边足足重了9公斤!江应文终于服气了。

  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更多农户的态度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他们从起初的怀疑、观望、拒绝种植,变为纷纷主动要求引进核桃新品种和学习嫁接技术。

  于是,我手把手地教农户怎么种。为便于交流,我还学会了很多赫章“土话”。比如,我告诉当地老乡,好核桃的标准就是“胀不胀、白不白、香不香”,“胀”就是饱满的意思。

  一来二去,老乡们越来越信赖我,我推荐做什么他们就跟着做什么。几年下来,核桃新品种种植显著促进了增产增收。但是,这还不是我的最终目标。核桃不光可以简单地卖果子,还可拿来制作核桃乳、核桃油、核桃糖、核桃酒等。我希望可以将赫章核桃做成一条高的附加价值产业链。于是,我积极牵线搭桥,帮助赫章引进了核桃乳生产企业、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等,不断延伸产业链、推进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

  我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科技特派员,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到现场,要深入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在培育新品种时,不管这些树是在大山顶上,还是在悬崖边上,我都会坚持到现场测量、取样。有时,常常累得饭都不想吃,回到住处蒙头就睡。

  对此,我的一些学生很不解:为什么连最简单的测量也要亲自跑一趟?我对他们说:“一是为得到更准确的数据,二是为了不辜负老乡们的期待和信任。”

  在赫章,我亲历了这样一件事:财神镇财神村农户常吕端家有3棵很优质的核桃树种,被研究小组选中做实验。头一天抽样结束后,第二天再去时,发现常吕端和老伴看上去很疲惫。一问才知道,两位老人怕做过实验的核桃树有闪失,在树下守了一夜。老人说,那是他们的养老树,要看好它。

  我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下乡,自己对农户的技术指导,都是面对面地谈,手把手地教。在教室里讲半天理论,老乡们一般不容易懂。实地一操作,他们立马就明白了。

  原本是贫困户的李富贵,经我手把手的指导,建起核桃采穗圃,一跃成为家庭年收入超过6万元的脱贫户。现在他本人也成为一名核桃嫁接管理技术员。

  这几年来,我给赫章县培养出200多名科技特派员。在我的帮助下,《赫章县100万亩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赫章县省级现代高效核桃产业示范园区规划》相继出炉,赫章县被批准为国家核桃良种繁育基地,成为贵州核桃产业的领头羊、贵州核桃产业的一张“名片”。

  如今,在赫章,许多核桃种植大户高兴地说,慢慢的变多的“潘核桃”与他们一道走进田间地头,让“摇钱树”不停地长出累累硕果。

  从事葡萄研究是我的“老本行”。在赫章,我不仅发展壮大核桃产业,我们贵州大学农学院还把六曲河镇天葡庄园作为科研实践基地,为其提供技术服务支撑,实现科技助力产业,产业助农增收。

  我们跟天葡庄园合作,作为技术支撑团队,重点实施大棚葡萄避雨栽培技术,通过大棚避雨栽培技术,七个品种葡萄已在赫章落地,实现优质、高产。尤其是在大棚栽培的基础上,我又提出促成栽培技术,让葡萄能够提早成熟,结合大棚栽培,葡萄的成熟期提早了15至20天,拉长了葡萄产品供应期。

  如今,六曲河镇天葡庄园经过四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每到夏秋时节,进入采摘期的葡萄晶莹剔透,硕果累累。

  2020年8月,贵州省农科院和毕节市农业农村局专家组对我们在天葡庄园实施的大棚葡萄避雨与促成栽培项目进行现场测产,测产根据结果得出:采用大棚避雨栽培,一个标准棚每棚栽葡萄81株左右。通过破眠剂施用和温度、湿度与水分调控,实现了葡萄的提早成熟。早夏葡萄平均每株挂果超过9穗,平均单穗重591.67克,折合亩产量1290.1公斤,采用促成栽培的早夏葡萄可以比普通种植的早成熟15至20天,种植效益提升50%以上。通过提早上市,早夏葡萄可卖到70元每公斤。如果把控温、控湿、控光特定种类设备用进去,进一步开发葡萄的延迟栽培、周年结果,让天葡庄园的葡萄在春节前后成熟,把晚熟葡萄作为一个配套旅游服务产品,能更加进一步提升六曲河镇作为观光旅游特色小镇的吸引力。

  走进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一面宽大的专利墙映入眼帘,墙上密集排列着各式各样的专利证书:氨基酸、酶制剂、天然产物、有机酸……以生物制造为代表的创新链,从这里不断延伸,连接医药、化工、材料、能源、环保等产业。 截至目前,该研究所已累计申请专利超1000件,其中已授权专利400多件,发明专利占比超过95%;累计开展专利合同交易300多项,实现交易金额超13亿元。…

  在大屯村,群众都喊我“茶支书”。这些年,我一直带领乡亲们种茶,凡是村民在种茶中遇到的难题,我都会和大家一起打开思路,想方设法推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