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2-05 08:37:37 | 作者: 栾树
2007年春季的一天,一大早,陕西省山阳县权家塬村口出现了几个人,他们手提着油锯,对漫山遍野的核桃树指指点点。1999年,在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推动下,这个村子里的退耕地都种上了核桃树,经过8年的风雨,它们都已长成直径十几厘米的大树。
“你们要做什么?”一位老太太看到这些人提着油锯走向了她的核桃树,害怕了,死死地抱住自家的树,高声喊着:“要锯树先锯我!”这些人看她没有要松手的意思,只好无奈地走开。在另一户村民的核桃园里,随着凄厉的油锯声响起,一棵已有近十年树龄的巨大树冠应声倒地。没过多久,山坡上原本一片绿油油的核桃林,变成了一截截核桃树桩,每一次轰然而落,都能引起围观村民一片惋惜的感叹。
这些提着油锯锯树的人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核桃研究所所长翟梅枝教授带领的农业技术人员,他们的目的是帮助当地农民通过嫁接改造把低产劣质的实生核桃树改换成早实、优质、高产的“摇钱树”。
“当时的场景都可以写成小说了。”翟梅枝笑着说,“农民们就像看大戏一样,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用油锯把他们的核桃树在瞬间一棵棵锯掉,又一棵棵嫁接上新品种接穗,当时很多人疑虑重重,这能活吗?是我们当时听到的最多的疑问。”
陕西省山阳县核桃种植培养面积20多万亩,但绝大部分都是结果晚、品质差、产量低的实生核桃树。1999年在退耕地栽下的核桃苗,直到2006年95%的树还没有结果,且坚果果个小、壳厚、取仁困难。200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决定在当地建立核桃板栗试验示范站,把科学家手里的新技术送到农民家里,翟梅枝正是这个示范站的首席专家。
当试点村确定为该县城关镇权家塬村时,这个村的村支书抵触情绪很大,他对县林业局局长说:“我们村的核桃树不要嫁接!”既然是农业生产的新技术,为什么农民还如此排斥呢?原来,在权家塬旁边有个赵家塬村,之前在当地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嫁接过核桃树,可嫁接成活率竟然还不到5%。
“那些树有的又长成了实生树,有些甚至枯萎死掉了。我很害怕我们的核桃树会重蹈他们的覆辙,与其看着自己的核桃树白白死掉,还不如再坚持几年,没准就开始结果了。”村支书说出了自己的内心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核桃专家翟梅枝来到山阳后,山阳县林业局局长有了底气,他拍着胸脯对权家塬村村支书说:“这次要是失败了,你来找我,我负责!”
“农民们是很现实的,他们既担心自己的核桃树嫁接失败,又怕自己没用上新技术,自己的树长得没别人家的好,心情很矛盾。”翟梅枝说,“那位老太太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随着工作的推进,那位拼死“捍卫”自己核桃树的老太太,思想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嫁接第二天一大早就守在核桃高接换优示范基地的路口,等着农技人员的到来,主动请他们嫁接自己的核桃树。一些年轻有文化和一些有嫁接基础的村民经过培训后,也被翟梅枝带领着开始了核桃高接换优工作。4月15日距离开始嫁接不过半个月的时间,权家塬村的核桃嫁接工作还没完全结束,最开始嫁接的核桃树已经发出了嫩芽。人们奔走相告,传递着这样的好消息:嫁接树都发芽了,成活啦!
“实生树只有顶端才能结实,而经过嫁接的核桃树,下面十几二十个枝条都可结果,产量能成倍增长,而且嫁接后第二年就开始挂果,生产周期快速缩短。新品种的核桃果实品质好,壳薄,用手一捏就能打开。”翟梅枝说。
由于2007年建立的核桃高接换优示范基地,嫁接成活率高达95%以上,良好的示范效应引来了周边县区乃至河南、湖北等周边省市的广大干群前来参观学习。2009年山阳县的核桃实生树高接换优工作全面铺开,嫁接10万株的任务超额完成,2007年建立的示范园,经过短短2年时间,嫁接树的树冠已基本恢复到嫁接前树冠的大小,今年也将开始有一定的产量,之后产量和效益会逐年增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目前正在探索建立“政府推动下,以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新模式。在翟梅枝看来,以大学为依托,为农技推广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持。而农技推广在政府的推动下,能解决不少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
更重要的是,示范站的建立,快速缩短了科技成果到达农民手中的距离,实现了专家教授与农民的“零距离”接触。她们的具体做法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放手他们干”,手把手地把新技术传授给农民。这一做法看得见、摸得着,示范效果显著。
“农民虽然有时有些固执,但他们想法很单纯,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他们就相信你。”翟梅枝说,“原来农民多是在政府的推动下,被动地进行某项农业新技术的运用,现在他们慢慢地演变成问题提出者,主动提出个人需要什么样的新技术,这是个不小的进步。”
示范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过程,对此翟梅枝有着深刻的感受。第一年的工作可以说是进行的磕磕绊绊,甚至遇到不小的阻力,但工作一旦开展起来,农民就会积极努力配合甚至主动提出要求。这完全是得益于良好的示范效果。
有一次他们正在一个村子做示范工作,邻村的一位农民一天到晚地跟着他们,目的是请技术人员也帮他接几棵树,因为工作繁忙,任务重,技术人员始终没答应他的要求。还是在当地林业局长的“说情”下,技术人员才答应第二天早上抽出时间为他的核桃树嫁接,当第二天农技人员一大早到达他的地里时,发现他早就准备好香烟和啤酒等着呢。
山阳县所在的商洛市是陕西省核桃主产区,核桃种植培养面积150多万亩。自2007年核桃板栗试验示范站建立以来,共完成高接改造核桃树近200万株,建立良种示范园3万多亩,培训各类技术人员5000人次以上,当地群众的良种意识、标准化管理意识和主动学习核桃实用技术的意识极大增强。
在实验室里作研究,努力发表SCI论文,似乎更应该是一名科学家分内的工作,翟梅枝在博士、博士后期间的同学,绝大部分都在做这样的工作,但他们却非常羡慕翟梅枝。有的同学对翟梅枝说:“你的工作更有意义被农民认可、受到农民欢迎、推动了农业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写几篇SCI论文更有用!”
“这几年,我们实实在在地做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工作,确实占用了大量的科研时间,我觉得:以土地为伴,以农民为亲,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把效益装进农民的口袋里,我们的辛苦是值得的。”翟梅枝说,“科学技术人员运用成熟、先进、实用的新技术,帮农民增产增收,实际做到了学有所用。在实际的工作中,农民的需求也反过来激发了我们科研工作的热情,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始终牢记的光荣使命,也是我们该履行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