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3-29 21:47:54 | 作者: bob综合体育平台下载app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最开始知道稻香村是因为北京的点心还是因为红楼梦?知道寂寞沙洲冷是因为周传雄还是因为苏轼?知道露华浓是因为化妆品还是因为李白?
此刻,我不想说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也不想说民间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固有基因,但是有四段话我要先讲。
首先说科技的快速发展拉近了人们的距离,世界变成了一个村子,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时刻。我们可以在一天之内品尝着日料,追着美剧,然后掉入韩国明星的坑中,我们也听到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在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再说我自己,我是一个特别追求仪式感的人,2月14要有礼物吧,愚人节怎么也得成功一把,在万圣节南瓜灯是标配,圣诞节要红配绿才够温馨。但是除夕的晚上,我总习惯打着哈欠抢完红包就睡了。
然后说我有个学生热爱古诗词,唐诗宋词元曲都不在话下。我拍了一个江边的景色在朋友圈大呼“简直美得无法言说!她回了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跟她说你看那柳树发芽儿了,又绿又不绿的,真好看,她瞥一眼,悠悠的说了句:“叫遥看近却无”。
最后再说韩国,我想对于这个国家,我们的愤怒绝不仅仅只来源于萨德,每一次当韩国叫嚷着要申遗,我们的愤怒就到了一个巅峰。韩国申遗在某些程度上就如同是在窃我们的魂,偷我们的根。
看完上面四段话,你可能觉得我逻辑混乱,不知所云。那么我想告诉大家,第一段我在说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所处之世,第二段我在讲传统文化遭遇之困,而这,是我们今天要坚守传统文化的目的所在;第三段,我在描述传统文化传承之美,第四段我在追溯传统文化根源之深,而这,也是我们固守传统文化的必然和契机。
如果说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饮食文化一定是不可忽略的部分。很多去过国外的同学迈出国门才发现,外国人吃的东西竟然如此单调。中国随便一个餐厅,都能够轻松搞定三四十道菜,我们有八大菜系,每一个菜系都足够秒杀其他国家的菜系。烤鸭、火锅、老干妈、辣条……中国美味不断“圈粉”海外,所有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也都会为中国的美食所惊叹!
2015年的时候,《舌尖上的中国2》在中国热播。但是出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很多美国的主流媒体包括《华尔街日报》在内,在门户网站上发表文章,抨击《舌尖上的中国2》。说这是中国在用纪录片的方式输出他们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当时很多网友反击说你们一帮吃汉堡包的命,为什么要们吃满汉全席的心?他们为什么不能理解我们单纯的吃货的世界?但其实他们的动机不难理解。在《华尔街日报》的理由中,它说因为《舌尖上的中国2》大量的描述了中国边疆的情况,有很多少数民族的信息,这是中国的统战要求。可是众所周知,我们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国家,我们不仅地大物博,更有着源远流长并代代传承的饮食文化。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我们爱吃好吃懂吃,这是我们的文化。你说他们为什么不明白。其实这里面有比文化更深刻的原因。正如清华大学梁植在他的演讲里提到的,120年以前的今天,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跌落到太平洋深渊的,除了北洋舰队的全体官兵以外,还有当时晚清中国的脆弱的文化自信。从那个时候开始,好像每个国家,只要有点儿能力都能来到中国践踏,都能来告诉我们:你们的文化不行,看看我们的价值观。
是,我们一度被他们践踏过,但今天局面有了巨大的改变,我们中国人已经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军事、政治、经济上没有一个国家能给我们绝对的压制。但是文化上呢?这120年来,西方对我们的文化压制,减弱了多少?
这么多年来,这种文化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息过。在这场文化的战争中,解构传统文化是最有力量的武器。他可能要透过很多媒体,到达我们身边。看看我们所处的时代,透过一部手机看到一个世界,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世界局势多元多样多变。再看我们的学生,00后,网络的原住民,他们英语说的比诗词溜,段子背的比成语熟,他们这一代,遭遇了尊老爱幼从传统美德变成了利弊权衡,看到了雷锋、邱少云从民族英雄遭遇历史虚无……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质的胜利是什么?是它能让那个国家的青年人从淡漠传统文化,忘掉民族历史开始失去对这个国家的信心。所以,传统文化的坚守,就是我们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所在。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但是我想,在这个文化战争愈演愈烈的年代,为了保护我们文化的底线,保护住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文化的自尊和自信,如果有人,如果有国家,敢用文化的力量当面攻击我们的自尊和自信。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会站出来,直面他,反击他。
南开大学沈立岩教授曾经提到,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传”而为“统”,自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与现实的功能:因为它是“有条理的生活方式”、“忘不掉的精神故乡”、 “谋富强的智慧宝库”、 “现代病的心灵良药”。 由中华民族历代祖先所创造,并在历史长河中交汇、融合、积淀下来的物质和精神遗产。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同化力、雄浑的融合力、深沉的凝聚力、顽强的生命力。这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
一个人,了解自己的民族,遵循优秀传统,就是要明确自己从何而来,要去往何处。因此,纵使我们有100个理由去解释这困境,也要找出第101个理由去坚守优秀传统文化!
于是我们开始看到《国家宝藏》、《朗读者》、《见字如面》等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的一些列节目走红,彰显了我们日益崛起的文化自信,中国的宣传片已经出现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大片里,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11月刊的封面,以中国国旗颜色为底,用中英双语书写“中国赢了”,这是《时代》周刊封面第一次出现两种语言。在内文《中国经济是如何赢得未来的》一文中,作者布雷默指出,中国现今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具实力的国家。今天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比二战后主导国际秩序的美国模式,更为完备,甚至更可持续。
无独有偶。德国《明镜周刊》11月刊也以中国为封面。红色打底、字体金黄,汉语拼音“xing lai!”(醒来)的标题,极具视觉冲击力。这期封面文章以“觉醒的巨人”为题,用9页、6000多字的篇幅详细介绍了中国各个领域。《欧洲时报》称其为:近年来欧洲媒体针对中国最客观的评论。在西方主流媒体看来,今天的中国,不仅“醒来”,而且“赢了”。中国通过参与并主办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推动全球治理,彰显大国作为。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也有慢慢的变多的人意识到因为中国的强盛,所以中国人说的话一定要听,这就是我们的话语权在提升。
作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我们要努力浸润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底蕴,汲取养分,让民间传统文化从天上回到人间;同时将民间传统文化作为突破口,激发青年使命感和爱国热情,让民间传统文化从空中回到地上;还要将传承文化作为实践路径,坚定文化自信,让民间传统文化从文本走进学生心中。深根固本,提升民族认同;反本开新,激活文化生机;与时偕行,强化调适能力;文质彬彬,造就优良公民;崇德尚礼,建构和谐社会;思接天人,创建生态文明。
只有坚持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对民间传统文化抱同情之理解,对文化命运抱深切之关注,对文化元典作深入之解读,对传统思想作批判之继承,对公序良俗作自觉之遵守,才能使我们的青年魂有定所,行有依归。正因如此,青年才不会是提笔忘字的一代,更不会是数典忘祖的一代,也只有如此,他们回望了华夏文明漫漫来路,读懂中国才能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
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是一种信仰,它横穿青年的双肩担当,纵贯民族的筋骨和脊梁。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用文化的力量,一起用这份最坚实的力量,守护我们身下这份文化土地,我们一定可以迎来那个我们共同期待的更美好的中国梦。
让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文化融入教育,让教育滋养青年,让青年骄傲的说出“这个正在崛起的文明中国,就是我们,给世界的答复!